痛风的药物治疗看看有没有选对
说到痛风,大家在临床上经常能碰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并且发生率出现低龄化趋势,严重困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痛风是一种以持续性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钠晶体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沉淀为特征的嘌呤代谢性疾病。然而,对于痛风治疗药物的选择,都熟悉吗?目前成都痛风专科医院描述临床上治疗痛风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
此类药物主要用于痛风慢性缓解期。
1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
a.嘌呤类药物:主要药物有别嘌醇(allopurinol)和奥昔嘌醇(oxypurinol)。
奥昔嘌醇为别嘌醇的代谢活性产物。此类药物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断次黄嘌呤向黄嘌呤和尿酸转化,从而降低血尿酸浓度,减少尿酸盐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沉淀达到抑制痛风发作的治疗作用。别嘌醇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重要药物。此类药物主要经过肾脏排泄,易增加肾脏的负担而引起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注意事项:需要监测血尿酸水平,血常规,肝肾功能;用药期间不宜开车和精密操作;禁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用药期间不宜过度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b.非嘌呤类抑制剂:主要药物有非布索坦(Febuxostat)。
此药于2009年在美国批准上市,它既能抑制氧化型黄嘌呤氧化酶又能抑制还原性黄嘌呤氧化酶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降低血浆中尿酸的浓度,对痛风有显著治疗作用。此药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可避免别嘌醇的肾脏毒性和排泄引起的不良反应。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主要药物有丙磺舒(probenecid),苯溴马隆(Benzbromaron)等。
它们主要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出,从而降低血中尿酸的水平。其中,苯溴马隆可用于慢性发作期,能明显降低病人血浆中尿酸的浓度,增加尿酸的排泄,对痛风治疗有显著疗效,但是此药能引起尿酸盐晶体在尿路的沉积从而导致肾绞痛,肾结石,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苯溴马隆适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对于肾功能严重受损患者需慎用;丙磺舒也通过肾脏排泄,主要用于肾功正常痛风患者。
用药期间注意事项:丙磺舒与苯溴马隆都适用于痛风间歇期;痛风急性期不宜使用,此两种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若出现急性痛风,丙磺舒维持原剂量不变,苯溴马隆的剂量需减半。
3 尿酸酶类药物:主要药物有拉布立酶。由于人体内缺乏尿酸酶无法实现催化尿酸生成尿囊素这一转化过程,因此容易发生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拉布立酶是一种黄曲尿酸酶。它能催化尿酸生成尿囊素,而尿囊素水溶性好且易被肾脏排泄。但由于此药易引起超敏反应,价格昂贵,因此临床使用受限。
2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药物主要药物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这三类药物主要应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
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较有效的药物。它主要抑制粒细胞浸润,从而达到消炎止痛,治疗痛风的目的。它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容易发生恶性,呕吐,腹泻,肝细胞坏死等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注意事项:监测血尿酸水平,血常规,肝肾功能;每个疗程间隔至少3天,以防蓄积中毒;出现胃肠道反应,应立即停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治疗急性痛风的首选药物,主要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普奈生和罗非考西等。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普奈生等能引起胃肠道出血穿孔,肾脏损伤,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需慎用。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如罗非考西主要是选择性抑制COX-2从而减少了COX-1受到抑制而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这类药物能显著的抑制由于炎症而引起的疼痛,但这类药物在心血管的副作用仍然十分显著。
用药期间注意事项:此类药物属于对症治疗,主要应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禁止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用于治疗痛风;注意此类药物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