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药物的研发进展患者可详细了解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尿酸是嘌呤化合物代谢的终末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可致尿酸水平升高而产生高尿酸血症。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痛风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但有效且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很少。成都看痛风哪家医院专业对美国国民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数据显示,美国痛风患病率从1988-1994年的2.64%升至2007-2010年的3.76%。一项基于120万英国人的健康档案大数据显示,2012年英国痛风患病率约为2.49%。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在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痛风治疗的基本目标是降低并维持血清尿酸水平(<6.8mg/dl=,使现有的尿酸盐结晶溶解并不再进一步形成结晶,减少甚至消除痛风发作。
临床上将痛风分为四个时期:
①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
②急性痛风关节炎:病人会在受累关节部位出现剧痛;
③症状消失的发作间期;
④慢性痛风关节炎:尿酸结晶沉积在软骨、滑液膜及软组织中,形成痛风石。急性期痛风常用抗炎的药物,其他时期一般用促进尿酸排泄或抑制尿酸合成等降低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来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
1. 痛风临床诊断标准
《2016中国痛风指南》采用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EULAR)联合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该标准纳入临床参数、实验室参数和影像学参数综合分析,可用于痛风急性期和间歇期,能有效地将痛风从其它疾病中区分出来。分类标准包含3个方面、8个条目,共计23分,当得分≥8分,可诊断痛风。
2. 痛风现有临床药物及存在的问题痛风治疗药物分为痛风急性期治疗药物和高尿酸血症治疗药物。
1 痛风急性期治疗药物
促进尿酸排出的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而起作用。大多数痛风患者尿酸排泄少,因此,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无尿路结石及尿酸盐肾病的患者可选用排尿酸药。
尿酸盐重吸收转运子1(urate reuptaketransporter, URAT1)是存在于肾脏中用于转运尿酸盐的主要蛋白,能将尿酸从管腔转运到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并转化为单羧酸盐。
2 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黄嘌呤氧化酶(XOD)催化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生成尿酸的过程是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研究的关键靶点。别嘌醇是作用于黄嘌呤氧化酶中黄嘌呤结合位点的抑制剂,是酶的底物类似物。但是不良反应多,有肝脏、骨髓毒性。
抑制尿酸形成的除有XO抑制剂外,还有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抑制剂。它们对尿酸形成途径的抑制作用位点。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